11月11日下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在人文楼南楼智慧教室113开展了本学期第六次教研活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全体无课教师参加,活动由刘惠文主持。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刘惠文老师聚焦形势与政策课课程考核规范和试卷分析撰写。首先,刘老师提出在论文评阅时要从格式规范、政治站位、逻辑清晰、观点鲜明、有创新点等角度,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和留痕。其次,她为大家演示了具体的论文评阅的详细步骤和试卷分析的撰写注意事项。最后,她指出课程考核作为检验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核心环节,其规范性直接关系到教风、学风建设与教学质量公信力。她提出:“试卷不仅是评分工具,更是教学效果的‘听诊器’与学情诊断的‘导航仪’。”考核是基础,深度分析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第二阶段,黄成扬老师以专题四《践行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为例,聚焦“教学难点破解与学术研究创新”双向赋能,为大家分享如何撰写论文。本次分享主要围绕“全球治理倡议:生成条件、理论意蕴、时代价值”展开系统性研究,为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借鉴。

首先,黄老师从全球治理倡议的生成条件切入,系统梳理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等时代背景,揭示了倡议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紧迫性。其次,在理论意蕴层面,他重点阐释了倡议所蕴含的多边主义内核、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观。在时代价值部分,结合全球治理倡议等相关实践,论证了该倡议在促进国际合作、应对公共危机等全球性挑战中的独特作用,让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国际实践形成呼应。
最后,郭世杰博士指出,做科研要坚持以专题教学为基,以破难提质为要,以教研融合为径,以能力跃升为标,扎实推进教学和科研有机融合和双提升,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此次教研活动以考核工作规范化建设为切入点,将教学实践中的难点、痛点转化为科研选题,在完善多元考核体系、细化评价标准的同时,同步推进科研能力提升,实现“以教研促规范、以科研强教学”的良性互动,为教学质量优化与个人专业成长注入双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