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把握当前国际形势演变规律,深化形势与政策课中“多边主义”专题的教学实效,切实将思政育人与国际视野培养深度融合,2025年9月30日下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在人文楼南楼智慧教室113召开专题教研会,会议由刘惠文主持。
本次教研活动以“明晰国际大势,精讲多边主义,提升育人效能”为核心议题,分为理论说课、示范讲课和教学研讨三个环节。
首先,在理论说课环节,陈丹阳老师基于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为时代背景,以“立足国际视野,培育责任担当”为核心,进行了系统阐述。第一,教学目标明确,即“三维递进式”:从认知层面解析多边主义的内涵与时代价值,到能力层面引导学生辩证分析全球治理难题,再到价值层面激发学生对中国多边主义实践的认同。第二,内容设计紧扣,即“理论+实践+热点”:既梳理多边主义从联合国成立到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发展脉络,又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中国实践,针对“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博弈”“联合国改革的争议”等难点,设计“观点辩论”“案例剖析”等突破环节,教学逻辑清晰、重点突出。

其次,在示范讲课环节,程文俊老师结合最新国际动态与权威政策解读,结合自身研究积淀与教学经验,系统梳理了专题核心框架与理论脉络。他以“变乱交织的国际格局”为切入点,剖析了当前全球治理中的“和平赤字”“发展难题”等突出挑战,强调多边主义是应对全球治理议题的必然选择,最后落脚于中国践行多边主义的实践路径。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度解析。

然后,在教学研讨环节,与会教师们聚焦教学重难点展开深入探讨。葛维佳老师提出,需结合学生专业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对文科学生侧重理论深度剖析,对理工科学生强化案例具象呈现。黄成扬老师则建议引入“上海合作组织+”会议等最新实践案例,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融入课堂教学,让抽象理论可感可触。针对课堂互动设计,老师们分享了模拟时事案例辩论赛等创新形式,着力破解“理论灌输多、主动思考少”的教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