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科研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社会科学学院携手开展课程思政座谈会

作者:赵田田 供图:邓雪蒙 发布时间:2025-11-05 阅读量:

11月4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社会科学学院在南湖校区教二楼509会议室召开课程思政座谈会。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胡志国、教学副院长寇博文及历史学教研室全体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金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张俊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冯忆及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社会科学学院历史学教研室代晓丽副教授介绍了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融入的成果与痛点。她指出,学院已构建起“省-校”两级课程思政课程矩阵,多门课程入选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精品课持续发力。同时,直面课程思政建设痛点:世界史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节奏较慢、学生社团及校外实践基地的思政融合深度不足、历史学专业课程思政量化考核评价等需持续探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冯忆从世界古代史要聚焦“文明互鉴”与“文化自信”、世界近代史要辨析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与中国的道路选择、世界现代史要把握时代主题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角度,提出历史学专业课程要挖掘历史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巧妙地设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张俊忠副教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经验,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洞察历史、分析历史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激活历史学专业课程中蕴含思政元素的重要方式。他建议,历史学教师在讲授具体史实的同时,应引导学生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等基本原理,分析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从而避免史实的简单罗列,提升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深度。

社会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胡志国表示,学院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主动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沟通对接,多学习、多请教,在课程内容互嵌、教学方法互补、实践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历史学科课程思政建设再上新台阶。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金强在总结发言中强调,历史学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他指出,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思想的深度来自历史的厚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携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起点,随着两个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作机制的深入推进,以历史厚度为底色、以时代精神为引领的育人画卷正在持续展开。

  初审:冯忆   复审:吕金芳   终审:陈金强